媒體報道
-
試管嬰兒出生率低、出生缺陷比例高,是困擾輔助生殖醫(yī)學的難題。面對上述問題,山東大學陳子江院士、高媛團隊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劉江團隊與廣州女媧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首創(chuàng)了使用DNA甲基化篩選胚胎用于試管嬰兒(Pre-implantation DNA methylation screening, PIMS)的技術, 使用該技術選擇甲基化狀態(tài)優(yōu)良的胚胎(DNA甲基化水平在0.25-0.27之間)的出生率高達72%,并可以篩查表觀遺傳引起的出生缺陷,從而降低出生缺陷的比例。相關研究于2023年5月8號發(fā)表在Cell Research(IF: 46.297)上,文章題目為“A clinical study of preimplantation DNA methylation screening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使用胚胎植入前 DNA 甲基化篩查技術用于輔助生殖的臨床研究)”。 原創(chuàng)技術 解決難點 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我國不孕不育率逐年攀升,已達到18%,近3,300萬個家庭存在生殖障礙。解決出生障礙的最佳方式是輔助生殖技術(試管嬰兒),但當前全球輔助生殖的出生率不足30% (Lancet, 2021)。根據《中國...
-
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不孕不育率逐年攀升,已達12-18%,目前近5000萬的家庭面臨不孕不育癥的困擾。輔助生殖技術(試管嬰兒)為不孕不育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然而當前全球輔助生殖的出生率不足30% (Lancet, 2021)。此外,根據《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統(tǒng)計,我國出生缺陷發(fā)生率為5.6%。 輔助生殖技術和胚胎植入前篩查是解決不孕不育和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當前人們通常通過篩查胚胎的染色體倍性狀態(tài)來篩選高質量胚胎。然而其成功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并且適用的患者年齡段也比較有限,因此急需尋找新的方法來篩選胚胎。 DNA甲基化作為重要的表觀遺傳學修飾,在人類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山東大學和廣州女媧生命科技公司合作,在國際上首創(chuàng)了使用表觀遺傳信息來篩查胚胎用于臨床的方法(PIMS),改變了過去依靠經驗來觀察胚胎形態(tài),從而決定胚胎移植順序的評價方法,使用了分子指標即DNA甲基化指標來優(yōu)選胚胎。該研究成果于2023年5月8日在Cell Research期刊發(fā)表。 https://ww...
-
輔助生殖技術被認為是人類解決生育危機,掌控生育權力的重器。目前,輔助生殖除了解決“不孕不育”問題,也作為“優(yōu)生優(yōu)育”技術被知曉。 當前,中國正在面臨人口新格局。2021年三胎政策的推出,為有意愿繼續(xù)生育的家庭打開了口子。近年來,隨著支持三胎的政策體系持續(xù)完善,同時醫(yī)保已逐漸具備將基礎輔助生殖技術納入基本醫(y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條件,我國輔助生殖行業(yè)發(fā)展擁有較大發(fā)展?jié)摿?。根據國金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輔助生殖行業(yè)規(guī)模已達434.1億元,2025年輔助生殖行業(yè)將增長至854.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穩(wěn)定在14.5%。 在政策春風下,輔助生殖技術也正在加速創(chuàng)新迭代。 近期,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山東大學和廣州女媧生命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女媧生命”)合作,在國際上首創(chuàng)了使用表觀遺傳信息來篩查胚胎用于臨床的方法(PIMS),該研究于5月8日在國際一流雜志Cell Research上發(fā)表。 全球首創(chuàng):PIMS技術引領新輔助生殖技術 據悉,“PIMS”是一種全新的、基于表觀遺傳學進行...
-
動脈網第一時間獲悉,擁有新一代輔助生殖技術的創(chuàng)新公司廣州女媧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女媧生命”)繼2021年完成天使輪、天使輪+融資后,于2022年4月成功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科金控股、浙粵投資、國聚創(chuàng)投、澤潤資本、磊梅瑞斯等共同完成。 開啟輔助生殖表觀遺傳學時代,通過篩查表觀遺傳學疾病保障優(yōu)生優(yōu)育 隨著中國不孕不育現象的日益嚴峻以及“三胎政策”的全面落地,輔助生殖行業(yè)已經成為中國醫(yī)療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領域之一。我國不孕不育發(fā)病率由1995年的3%上升到2020年的17%;2021年隨著國家全面開放三胎政策,高齡產婦生育數量急劇增多,加上政策扶持帶動了輔助生殖檢測市場的爆發(fā),同時也對輔助生殖醫(yī)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女媧生命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使用DNA甲基化圖譜進行AI智能篩選優(yōu)質胚胎的方法——胚胎植入前DNA甲基化篩查技術(Pre-Implantation Methylation Screening, PIMS),該技術能夠同時檢測...
-
本報北京3月9日訊(記者丁佳)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解讀了指揮人類胚胎基因表達的“編程語言”,相關論文于3月9日發(fā)表于國際頂級期刊《細胞》上。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劉江團隊與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yī)院陳子江團隊、廣州醫(yī)科大學劉見橋團隊協(xié)同攻關,克服了研究材料缺乏的難題,建立了微量細胞的研究方法,在國際上首次研究了人類胚胎基因組的激活機制。 “人受精之后大約有兩天的時間非常特殊,這段時期的細胞和人類其他時期所有細胞都有巨大差異,這段時間的胚胎幾乎沒有基因表達。如何讓人的基因開始表達,哪些基因會先表達、哪些基因后表達,一直以來都是研究的難點。”劉江說。 劉江等找到了啟動人類基因組表達的一種關鍵分子,并發(fā)現在進化歷史中最先出現的基因(老基因)會先表達,而最后出現的基因往往會后表達。究其原因是細胞設定程序,讓老基因的調控開關最先被打開。 該研究還揭示了人類進化的一個重要新機制。DNA序列里有一種片段叫作轉座子,它經常會從一個區(qū)域跳到另一...
-
■本報駐京記者 郭超豪 人類的生命從受精卵開始,一個受精卵如何發(fā)育成含有200多種細胞類型、36個重要器官的復雜有機體,是生命科學最大的難題之一。隨著生命科學的發(fā)展,科學家已經知道,發(fā)育的進行需要體內的基因按照設定的程序、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有序地表達,這個過程稱為基因表達的編程。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劉江團隊與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yī)院陳子江團隊、廣州醫(yī)科大學劉見橋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解讀了這種“編程語言”如何指揮人類胚胎的基因表達,相關研究在今天凌晨發(fā)表于國際頂級期刊《細胞》。 技術突破,微量細胞也能做成大事 “我們體內的各種細胞幾乎都有大量基因的表達。然而,卵子受精之后大約有兩天的時間非常特殊,這段時期的胚胎幾乎沒有基因表達。”劉江告訴記者,如何讓人的基因開始表達,哪些基因會先表達、哪些基因后表達,一直以來都是研究難點。 根據傳統(tǒng)研究方法,此類實驗需要用到約100萬個人類早期胚胎細胞。但人的早期胚胎資源非常有限,成本很高且難以大量獲取,成為該類研究的一大“瓶頸&rdq...
-
劉江團隊在工作中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晉):一顆受精卵如何最終發(fā)育成人,是生命科學最大的難題之一。近期,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劉江團隊領銜的中國科學家首次解讀了基因“編程語言”的奧秘,并揭示人類進化的重要新機制,相關研究在3月9日發(fā)表于國際頂級期刊《細胞》雜志。 隨著生命科學的發(fā)展,科學家發(fā)現,人類發(fā)育的進行需要體內的基因能夠按照設定的程序、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有序地表達,這個過程稱為基因表達的編程。劉江介紹說,人受精之后大約有兩天的時間里細胞的表現非常特殊,這期間胚胎幾乎沒有基因表達。如何讓人的基因開始表達,哪些基因會先表達、哪些基因后表達,一直以來都是研究難點。對此,劉江團隊等克服了研究材料缺乏的難題,在國際上首次研究了人類胚胎基因組的激活機制:“研究難點的重要原因是,很難拿到足夠的人類胚胎,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我們建立了微量細胞的研究方法,從而在國際上首先揭示了人類胚胎基因組的激活機制。我們找到了啟動人類基因組表達的關鍵分子,我們還發(fā)現,細胞會按照特定程序進行調...
-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王瑩)人類的生命從受精卵開始,一個受精卵如何發(fā)育成一個含有200多種細胞類型、36個重要器官的復雜有機體,是生命科學最大的難題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與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人類胚胎進行有序基因表達、發(fā)育進化的奧秘。研究成果在今天發(fā)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體內的各種細胞幾乎都有大量基因的表達。然而,人受精之后大約有兩天的時間非常特殊,這段時間的胚胎幾乎沒有基因表達。如何讓人的基因開始表達,哪些基因會先表達、哪些基因后表達,一直以來都是研究難點。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劉江團隊克服研究材料缺乏的難題,建立了微量細胞的研究方法,在國際上首次研究了人類胚胎基因組的激活機制??茖W家們找到了啟動人類基因組表達的關鍵分子(Oct4),發(fā)現在進化歷史中,最先出現的基因(老基因)會先表達、而最后出現的基因往往會后表達。究其原因是細胞設定程序讓老基因的調控開關最先被打開。 記者了解到,該研究還揭示了人類進化的一個重要新機制??茖W研究表明,DN...
-
央視網消息:人類的生命從受精卵開始,一個受精卵如何發(fā)育成一個含有36個重要器官的復雜有機體,是生命科學最大的難題之一。近期,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與國內多家研究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人類胚胎進行有序基因表達、發(fā)育進化的奧秘,這一成果今天(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發(fā)表。